(網經社訊)事件:2021 年恒生科技指數累計跌幅33.2%,2022 年初至2 月8 日,恒生科技指數累計下跌2.3%。目前市場對港股消費互聯網板塊(恒生科技指數主要成分股)關注度較高,并具有較大分歧。
觀點如下:
展望2022 年,從市場流動性角度,港股整體走勢受美聯儲貨幣政策影響較大。
目前市場預期2022 年美聯儲將采取加息以及縮表的貨幣政策,其中預期3 月開始加息,到2022 年12 月或將至少加息4-5
次;預期最早在年中縮表,最遲在年末。對于港股互聯網板塊,根據我們于1 月18
日發(fā)布的報告《騰訊控股2021年復盤:股價韌性強于市,強監(jiān)管無礙微信價值》,美聯儲貨幣政策對當下騰訊股價負面影響較??;對于阿里巴巴、美團、京東、網易、快手、B
站、百度、微博等在港上市的互聯網企業(yè),我們認為,美聯儲貨幣政策或對公司股價有負面影響,對投資機構而言,建議繼續(xù)觀望,等3
月加息落地后再做投資決策。
當下市場對消費互聯網(港股互聯網板塊以消費互聯網公司為主)發(fā)展以偏概全。市場預期消費互聯網行業(yè)進入成熟發(fā)展階段,主要邏輯為移動互聯網用戶數以及人均用戶時長均處于高位且提升緩慢。事實上,根據分發(fā)場景,消費互聯網可以分為內容分發(fā)以及服務分發(fā)兩大類。其中內容互聯網,包括資訊、網文、長視頻、短視頻、直播、音樂及有聲書、游戲等細分賽道,滿足用戶殺時間的需求,分發(fā)效率的核心是吸引用戶注意力,用戶使用時長越高,用戶粘性越強;而在服務(如電商、餐飲外賣、交通出行、在線醫(yī)療、家政、汽車服務等)場景下時,用戶關注點在于便捷性、準確性、即時性,分發(fā)效率的核心是用戶使用頻率,使用頻率越高則用戶粘性越強。
(1)內容互聯網板塊尚未擺脫燒錢模式或者迭代發(fā)展出新業(yè)態(tài)。用戶碎片化時間的確被內容互聯網相關公司充分填充。盡管抖音、快手用戶時長增速依舊較高,喜馬拉雅、B
站等內容社區(qū)的用戶數增長依舊較快。但市場不再認可燒錢獲取用戶的增長模式。我們認為,如果相關公司能夠擺脫燒錢模式或者迭代發(fā)展出新業(yè)態(tài),依舊能獲得市場認可,呈現投資機會??焓帧
站等內容互聯網公司均在3 月中下旬披露2021 年年報。對投資機構而言,我們建議等相關公司發(fā)布年報后再做投資決策。
(2)生活服務類細分互聯網賽道滲透率低且變現順暢。目前國內餐飲外賣、網約車、社區(qū)團購、一體化線上線下汽車服務等細分賽道滲透率還處于較低水平,例如2020
年國內餐飲外賣滲透率16.8%(據國家統(tǒng)計局數據)。相比內容互聯網公司一般以廣告、直播等為主要變現模式,生活服務類互聯網企業(yè)向用戶提供服務過程中嵌入交易環(huán)節(jié),收取服務費或者抽傭作為主要收入來源,具有良好的現金流特性。除美團已經在港上市,滴滴出行、途虎養(yǎng)車(擬上市)、快狗打車(擬上市)等公司均處于香港上市進程中。對于騰訊控股,我們于2021
年12 月21
日發(fā)布的報告《騰訊專題:微信的本質價值是分發(fā)》中總結到:微信憑借小程序,升級搜索分發(fā)以及或推出輸入法分發(fā)模式,呈現由分發(fā)內容向分發(fā)服務轉變趨勢。我們認為,生活服務類互聯網企業(yè)普遍處于虧損階段,但由于處于擴張期且滲透率較低,市場對燒錢獲取用戶的模式具有更高的容忍度。
投資建議:阿里巴巴、快手、美團、B 站等互聯網公司或受到美聯儲加息影響,看好生活服務類互聯網賽道,維持騰訊控股“強烈推薦”評級。
風險提示:(1)中國對互聯網巨頭持續(xù)加強反壟斷;(2)美國貨幣政策出現較大調整。